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強調,“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都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边@是中央首次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給予明確的使命定位和任務分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堅持“四個面向”,強化戰略引領和目標牽引,統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與科技攻關任務部署;要發揮好“國家隊”中堅作用和特色優勢,加強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升創新整體效能。
選準科技攻關重點方向
方向選擇是科技攻關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萍脊リP要加強基礎研究積累,提升原始創新和創新成果轉化能力。
一是夯實基礎研究根基?;A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要堅持全球視野和長遠眼光,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強化應用研究帶動,鼓勵自由探索,制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聚焦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重點布局一批實驗室和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建立原創、引領的基礎理論和創新方法,探索最底層的科學規律,掌握最基礎的技術工藝,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厚植科技創新的知識根基,促進科技規律持續發現和創造性運用。
二是增強原始創新和源頭創新能力。在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基礎核心領域,聚焦物態調控、物質結構與宇宙演化、意識本質、發育與代謝、地球系統與全球變化等未知領域、重大科學前沿問題和未來必爭領域,制定實施戰略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增強原始創新和源頭創新能力。堅持“四個面向”,適應高質量發展對科技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依托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部署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任務,多出重大科學理論成果和科學發現。加快建設原始創新策源地,加強新興學科建設,扶持邊緣、冷門、薄弱學科發展,加強交叉融合、非共識、變革性研究,引領未來科技發展方向。
三是增強創新成果轉化能力。探索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新機制,加快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進基礎研究、應用及工程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一體化,形成“任務-學科-技術-產業”相互賦能、螺旋演進的格局。合理分工布局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圍繞生命健康和人口老齡化、重大疾病防控、生物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文化體育等領域,加強民生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推動綠色發展,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
組織科技攻關優勢力量
強化科技自立自強對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關鍵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恪守使命定位,聚焦主業主責,發揮特色優勢。
一是加強國家實驗室創新牽引作用。國家實驗室同國家重點實驗室結合,形成體系,在重大科技攻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綜合優勢。依托實驗室體系,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布局建設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打造創新高地。依托重大平臺設施,吸引匯聚一流科學家,加強科技攻堅力量聯動協作,形成功能互補、高效合作的協同創新格局。
二是強化國家科研機構和高水平大學支撐引領作用。國家科研機構是原始創新的策源地,應聚焦主業主責,凸顯建制化優勢,在前沿科學問題和應用基礎研究上深耕細作。重點高校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軍,應重點培育基礎和交叉學科,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知識體系。加強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圍繞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共性問題,建設一批前沿科學中心、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及重大科研設施,促進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融通發展。
三是突出科技領軍企業需求引領作用。建立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產業、工程類科技項目攻關機制,強化市場機制帶動作用,加強示范牽引。由科技領軍企業牽頭聯合建設產業、工程類實驗室及創新聯合體,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完善選題機制,由企業發布科技難題清單,高校院所與企業協同答題,深化產學研合作。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動中國產品、服務、技術、品牌、標準“走出去”。
明確科技攻關重點任務
科技強國要在標志性產出上下功夫??萍脊リP要堅持戰略導向、需求導向和目標牽引,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為此,要注重戰略引領,推動范式變革,加快創新突破。
一是強化戰略目標牽引。世界科技強國普遍重視定期制定科技戰略規劃。新一輪中長期科技規劃即將發布實施,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戰略性、方向性,瞄準科學技術前沿,聚焦最深處、最底層的科學、技術和工程難題,強化對優先發展領域的前瞻性、系統性布局,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體現國家戰略意志的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提供系統性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有效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效保障國家安全,切實增強我們的生存力、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二是推動科研范式轉型升級。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在廣度、深度、速度、精度上探索建立新的科研組織模式和科研范式,為創新主體減負松綁。注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工程和創新的分類組織,促進不同環節之間的融匯融通、相互支撐和相互轉換。在自立自強基礎上加強開放和融合,拓展國際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形成高水平、廣覆蓋的開放創新體系,搶占未來科技創新制高點。
三是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統籌布局國家科技、學院科技、產業科技和社會科技,提升整體攻關效能。聚焦高端芯片、工業軟件、基礎原材料等的基礎共性技術問題,整合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升基礎共性技術供給能力。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物育種等技術前瞻領域的戰略科技問題,依托戰略科技力量,部署開展系統性、集成性、顛覆性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力爭取得更多創新突破,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