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記者從中共北京市委舉行的“中國這十年·北京”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實現了深刻轉型,首都功能顯著增強、協同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科技創新全面躍升、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北京始終把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放在國家發展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來抓落實,著力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國家科技的中堅力量。我們把壯大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重要的政治責任,大力度支持、高強度投入、全方位保障,這幾年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北本┦形睍?、市長陳吉寧表示。
十年來,北京科技創新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主要指標實現了“6個翻番”:全市研發投入翻了一番多,從1063.4億元提高到2326.6億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翻了兩番多,從33.6件提高到185件;年技術合同成交額翻了一番多,從2458.5億元提高到7005.7億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翻了三番,從0.33萬家提高到2.76萬家;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總收入翻了一番多,從2.45萬億元提高到8.44萬億元;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翻了三番多,從1139.2億元提高到10866.9億元。
按照國家統籌布局,圍繞信息、生命、能源3個領域,北京著力打造中關村、昌平、懷柔3個國家實驗室,這些實驗室已進入運行建設階段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加速建設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通過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為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平臺。目前,懷柔已成為全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全方位支持高精尖原始創新突破,十年來,北京全市PCT國際專利年申請量翻了近兩番,從2705件增加到10358件,位居全球創新城市前列。
直面科技創新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北京著力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針對“從0到1”頂尖人才不足的問題,實施海聚工程等人才計劃,出臺了“國際人才20條”等政策,建設了8個國際人才社區。針對青年人才培養的急迫問題實施“雛鷹計劃”,將更多資源投向青年人才培養。建立了“揭榜掛帥”“賽馬競優”和科研經費包干等制度,更好地推動合作創新、聯合創新和“從0到1”的突破。針對長期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知識產權歸屬問題,出臺了北京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明確職務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可以個人擁有,從法律上確保創新者合法獲得成果轉化收益。針對耐心資本、長期資本不足的問題,專門設立了規模為300億元的科技創新母基金,更加注重投早投小,80%投向原始創新和成果轉化階段。
目前,北京科創企業有八成是硬科技企業,創新質量大幅提升。去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7000億元,其中74%向外埠輸出,有力帶動了全國其他省市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體現了北京的創新溢出效應。
科技創新為產業賦能?!拔覀儓猿挚萍紴槲幕x能,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全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收入持續增長,去年在全國占比達15%。”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莫高義介紹。北京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建成11家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數量居全國首位;集聚文化領域獨角獸企業42家,約占全國一半;5G+8K技術應用讓超高清冬奧盛會驚艷世界,文化消費新業態蓬勃發展。今年1月至5月,全市文化新業態16個行業小類實現收入占文化企業的比重達67.8%。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設計周等活動影響力不斷擴大,為行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創新引領,協同發展。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崔述強介紹,北京加快推進區域產業協作,推動北京創新資源輻射外溢,2014年以來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90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760億元。聚焦科技創新、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主導功能,北京著力推動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城市副中心保持每年千億元以上投資強度。北投集團、首旅集團、華夏銀行等一批市屬企業相繼落戶,運河商務區注冊企業約1.7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