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重塑制造業之前 工業互聯網平臺還要跨越哪些難關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更新時間:2021-05-07

    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③

  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基礎支撐產業還很薄弱,核心技術積累不足,軟件應用投入不足,直接影響了相關核心技術的持續迭代和功能演進。

  羅浩元 中粵投資聯合創始人

  4月25日,《工業互聯網產業大腦平臺1.0及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應用白皮書》在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大數據論壇上發布。作為平臺經濟的重要形態之一,工業互聯網平臺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經過3年的努力,中國工業互聯網“綜合性+特色性+專業性”的平臺體系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100家,連接設備數超過7000萬臺(套)。

  但正如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所言,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未知遠大于已知,還需保持戰略路線,在不斷實踐的基礎上,持續深化認識。

  平臺賦能效應正在顯現

  2012年11月26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發布白皮書《工業互聯網:打破智慧與機器的邊界》,首次提出工業互聯網的概念。

  作為工業互聯網三大功能體系之一,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工業互聯網的操作系統也是實現工業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鏈接的配置樞紐。

  謝少鋒表示,經過不斷探索,業內對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清晰。

  從生產要素看,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工業互聯網平臺是下聯萬物,上接應用實現數據貫通、要素匯聚、價值創造等的關鍵載體,也是實現數據說話、數據決策、數據管理的重要支撐。

  從生產關系看,工業互聯網平臺改變了勞動者、勞動對象和勞動工具之間的關系,實現了制造資源在更大范圍、更高效率的網絡化協同,正在引發生產方式、企業形態、業務模式的根本式變革。

  從經濟形態看,工業互聯網平臺正在驅動數字經濟、規模經濟向范圍經濟轉變,傳統的單品種、大批量、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向多品種、小批量、個性化、定制式的生產方式轉變。

  謝少鋒介紹,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賦能效應正在顯現。

  比如,平臺化的設計極大地降低了開發設計門檻和成本,個性化定制助力服裝、家具、家電等行業實現逆勢增長,網絡化協同加速了汽車、航空、電子等行業的轉型升級,服務化延伸助力工程機械、船舶等行業實現了后市場的價值躍升。

  與此同時,一批專門從事數字孿生服務的專精特新的企業正在加快成長,平臺創新發展,生態持續繁榮,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成功上市,資本市場對平臺的關注持續增長。

  從賽迪智庫工業互聯網平臺形勢分析課題組發布的《我國工業互聯網2021年形勢展望》看,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成效顯著。專業型平臺不斷涌現,打造了一批專注特定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技術單點突破的重要抓手。

  平臺應用水平亟待提升

  按照《我國工業互聯網2021年形勢展望》的研判,2021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將步入頂層設計更加清晰、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融合創新更加活躍、產業生態更加繁榮的新階段,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那么,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運行狀況如何監測?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立介紹,工業企業上云用數賦能指數、工業互聯網平臺活躍度指數、工業互聯網投入產出比指數、工業互聯網帶動經濟增長指數及工業互聯網帶動產業發展指數等五個關鍵指數可直觀描繪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運行狀況。

  張立介紹,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成效顯著,資源匯聚能力較高,數據驅動生產方式初步形成,企業數字化轉型整體水平較好。尤其是在設備上云、研發工具供給及使用、工業模型沉淀等方面表現突出。但不容忽視的是,在數據匯聚、平臺用戶使用及付費、工業App應用等方面存在的明顯短板,說明平臺應用水平還亟待提升。

  張立認為,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大腦的必要性正在于此。

  在他看來,工業互聯網產業大腦可以摸清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底數,動態跟蹤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應用服務能力,實時監測工業互聯網產業運行。通過工業互聯網產業大腦可以找準差距,對標國際領先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先進地區工業互聯網企業,并開展診斷體檢,找到造成差距的根本原因。

  張立認為,通過基于區塊鏈構建可信數據交換系統、數據建模、空間統計分析技術、可視化技術、報告自動生成等技術,產業大腦可以形成產業鏈、創新鏈、空間鏈互動圖譜,實現從宏觀到微觀、從產業到企業的實時運行監測,多維度對產業進行數字畫像,多層次剖析產業優劣勢,為產業鍛長板、補短板提供精準量化支撐。

  平臺發展還存在共性制約

  中國科學院大學應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李穎說:“工業互聯網這個新的生產要素還沒有真正融入到經濟活動中,或者說其應用只是冰山一角,今后的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只是邁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賽迪顧問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王云侯表示,由于平臺技術研發投入成本較高,平臺回報周期較長,很多企業尚在投入階段,大部分平臺直接帶來的收益在企業整體利潤中占比其實并不高。而國內很多初創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還處于虧損狀態。

  隨著工業互聯網平臺競爭日益加劇,平臺運營能力成為平臺生存的關鍵。

  航天云網江蘇公司總經理紀豐偉認為,平臺運營能力是平臺盈利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平臺提供商只有在經營能力轉變到中長期盈利模式后才能實現盈利的突變,而由于工業互聯網的工業特性帶來的復雜性,這將是一個艱巨、漫長的過程。

  在紀豐偉看來,平臺經濟的特點決定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盈利爆發式增長,平臺盈利能力需要按照短中長期的策略進行布局。

  除自身運營能力外,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還存在一些共性制約。

  中粵投資聯合創始人羅浩元表示,不可否認,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基礎支撐產業還很薄弱,核心技術積累不足,軟件應用投入不足,直接影響了相關核心技術的持續迭代和功能演進。

  羅浩元說:“在技術之外,應用層面不給力同樣不容忽視。制造企業信息化基礎參差不齊的狀況阻礙了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的持續深化,當前不少企業對我國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還處于觀望狀態,甚至更傾向于使用國外工業軟件或系統的局面更需要尋找破局的辦法。”

  為此,4月9日,7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部屬事業單位和170多家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合作中心。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表示,這是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與應用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完善平臺推進機制、增強工作合力,有利于促進互聯互通、打造平臺體系,有利于促進平臺發展、提升賦能水平,對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