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7月11日電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智教授團隊與國內外多支科研團隊合作,通過實驗證明高于環境聲音約5分貝的聲音能有效緩解小鼠的疼痛,并進一步揭示低強度聲音可抑制大腦“疼痛區”活躍度,進而緩解疼痛的科學機制。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早在1960年,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牙科手術過程中,播放音樂能夠調控病人情緒,并指出甚至是手術電鉆的噪音,也能產生鎮痛效果。但半個多世紀以來,“聲音可減輕疼痛”這個現象的科學機制尚不清楚。
近期,中科大張智教授團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劉元淵教授團隊以及安徽醫科大學陶文娟副教授團隊合作開展研究,有了新發現。
他們給爪子發炎的小鼠播放3種不同類型的聲音,分別是舒緩的音樂、不協調的聲音和白噪音。結果發現,這3種聲音在低強度播放時,都能有效緩解小鼠的疼痛,而調高音量后效果就不明顯了。
“我們實驗發現,聲音強度高出環境聲音約5分貝的時候,鎮痛效果最明顯,10分貝時效果就減弱了,再提高聲音,效果就基本消失了?!闭撐牡谝蛔髡?、中科大特任副研究員周文杰說。
研究人員利用病毒作為神經示蹤劑,對小鼠的聽皮層輸出進行了全腦追蹤,發現聽皮層神經元大量投射到軀體感覺丘腦,而低強度的聲音能抑制這種投射。
“簡單來說,低強度的聲音通過抑制聽皮層神經元的投射,進一步抑制了大腦中負責‘產生痛感’區域的活躍度,使小鼠的痛感減輕?!敝芪慕苷f,小鼠是如此,但人腦的機制要復雜得多,聲音對人類疼痛的緩解作用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