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創新,瞄準科技自立自強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更新時間:2021-02-01

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迫切要求。科技創新是支撐國家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的關鍵力量,關系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進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順利推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立足當下、著眼長遠做出的重要戰略布局,是指導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方針。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性,深刻理解科技自立自強的核心要義,準確把握科技改革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對于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和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新形勢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意義重大

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應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深度參與并贏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競爭的戰略舉措。當今國際格局、世界秩序和全球產業布局正處于一個大變革、大調整、大沖突“三重疊加”的時代,全球科技領域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國際力量對比呈現趨勢性變遷。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逆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科技封鎖日益加重,全球各國紛紛加大對基礎研究領域及創新的投入,力圖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因此,只有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才能在新的競爭格局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迫切要求??萍紕撔率侵螄野l展、保障國家安全的關鍵力量,關系到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進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順利推進。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仍面臨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在此背景下,我們必須把提高原始創新能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勇闖“無人區”,搶占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格局的根本動力。后疫情時代,我國確立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的保障能力,推動我國產業鏈從下游逐漸向中上游轉移,實現價值鏈從低端向中高端升級,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打通從生產、分配到流通、消費等諸多環節的堵點,為我國擴大內需提供物質基礎。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科技合作,集聚國內外高端創新資源,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從而構建以我國為主的全球科技創新網絡。

布局科技發展戰略面臨新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科技事業取得重大成就,實現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的變化,為科技自立自強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同時,也要認識到,我國布局科技發展戰略面臨新的要求,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任重道遠。

首先,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區域協調、生態環境、民生保障、社會治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著薄弱環節,國家對戰略科技支撐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迫切。為此,堅持國家戰略需求導向,有利于解決關乎國家根本性、全局性的科技問題,在事關全局的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形成高質量的關鍵技術供給體系,實現我國科技自立自強。

其次,我國基礎研究仍然薄弱,原始創新能力不足?;A研究是科研的總開關,是實現科研成果從“0到1”的關鍵,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石,決定了一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的底蘊和后勁,在應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到成果轉化、產業化等環節中,基礎研究發揮了源頭活水的作用。因此,應優化國家科技計劃基礎研究支持體系,聚焦未來可能產生變革性、顛覆性技術的基礎科學領域和前沿交叉研究,通過建設國家實驗室、建設高水平研究基地等完善基礎研究布局。

再次,多學科交叉融合發展不足。從全球科學技術發展態勢看,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興起,多學科交叉融通與多技術跨界融合將成為常態?;A科學和先進技術都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多領域技術集成,才能催生新前沿學科、新顛覆性技術、新科技領域和新創新模式,進而孕育一批具有重大變革前景的產業。為此,應面向國家和地方重大發展需求,強化跨部門、跨學科、跨軍民、跨區域整合力量,主動凝練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戰略方向,既要在變局中掌握主動,又要在新局中把握先機。

最后,多主體協同創新有待加強。多主體協同創新有利于促進科技創新要素的有效集聚和優化配置。為此,應加快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系統、企業技術創新系統、科技創新投融資系統、科技中介服務系統、政府政策保障系統等為一體,“政、產、學、研、金、服、用”各創新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合作支撐有效、協同創新順暢的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和政策鏈“五鏈”精準對接、共生聯動的科技創新生態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創新動力源泉。

形成與之相匹配的科技治理體系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出發,加強頂層設計和全面系統布局,面向科技創新全鏈條、全方位大力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創新供給能力,形成與科技自立自強相匹配的科技治理體系。具體而言,可重點關注如下路徑:

一是組織實施重大創新專項,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優勢,推動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企業創新資源共享共用,形成多主體共同參與具有國家戰略意圖和保護國家戰略安全的重大科技項目和重點工程。加快前沿科技戰略部署,以重大技術突破引爆更加廣泛的產業變革,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腦科學、生命科學、深地深海深空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先導性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從基礎前沿、重大關鍵技術到應用示范進行全鏈條創新設計,加快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問題,顯著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二是持續增加研發投入,提升創新供給能力。在研發投入的結構上,要向關鍵核心技術與基礎研究領域傾斜,應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上來,增加基礎研究研發投入占總投入比重,優化研發投入結構。在研發投入主體上,鼓勵社會力量增加投入,在用好財政資金的同時,通過政產學研深度融合,鼓勵企業等社會力量增加投入,學術、科研與產業共建創新聯盟,共同應對科學與應用領域具有廣泛影響的重大挑戰。

三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激發創新發展動力。堅持問題與需求導向,以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創新主體活力、完善科技治理機制為著力點,深化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推進重大科研項目管理改革,以社會需求為引導、以競爭機制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實施重點攻關項目“揭榜掛帥”“軍令狀”等制度,提升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深化高校、科研院所體制改革,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依法依規行使科研管理、崗位設置、職稱評聘、薪酬分配、成果轉化等方面相關自主權,開展基于信任的科學家項目負責制試點;優化科技人才評價機制,按照“誰使用、誰評價”的原則,落實用人單位評價自主權,堅決破除職稱評聘、人員績效考核等活動中涉及“四唯”的做法;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實現基礎研究的“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無縫銜接,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三鏈互動體系。

四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支持企業更多的承擔國家和地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發揮企業在創新體系的主動性、積極性、能動性。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創業共同體、新型研發機構、產業技術研究院、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加強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研發、孵化、轉化、產業化等全鏈條的科技服務業專業化水平建設,打造有助于企業茁壯成長的“熱帶雨林”。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加強共性技術平臺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價值鏈上中高端、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五是完善科技創新開放合作機制,提升開放合作推動力。科技自立自強與我們一直強調的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一脈相承的,要堅持以國際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積極融入和主動布局全球創新網絡,探索科技開放合作新模式、新路徑、新體制,擴大科技領域對外開放,有效提升科技創新合作的層次和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形勢下,要加大全球衛生領域尤其是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的國際科技合作力度,注重雙向技術轉移、開展聯合攻關解決我國“卡脖子”的關鍵問題,實現高質量的引進來和高水平的走出去。


相關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