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中,鄉村振興位居前列。報告的字里行間,凸顯著對鄉村振興轉換發展理念的殷切要求。
無論是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還是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鄉村振興與否,都舉足輕重。而如此宏大事業的切入點或者說抓手,卻是一件件細事、小事。
比如“廁所革命”。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考察調研過程中,經常會問起農村廁所改造問題,去年總書記又再次對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作出專門指示。一個小小廁所背后,有著怎樣深遠的意義?
補齊影響農民生活品質的短板,提升農村環境和農民生活水平,建設美麗鄉村,無疑是這項工作的首要使命。
而“廁所革命”的另一層深刻意義或者說啟示,即轉換農村發展的思維理念。
市場機制下,資源、人口向著效率與回報更高的城市聚集。高鐵、物流的不斷普及,又極大加快了這一進程。人、財、物均遭流失的當代鄉村,很難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實現振興,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城市施以援手。
但與過往相比,這種幫扶顯然不能再是扶貧時期的“免費輸血”,而是更多依照市場規則去對接供需,平等互利。
因而,無論招商引資、人才引進,還是文化旅游,一方鄉村想要在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贏得城市資源的青睞,不光需要扭轉坐等免費午餐的慣性思維,更要摒棄封閉固守和自賣自夸,主動換位思考,從市場需求、商業規則、生活方式出發(包括合作模式、環境衛生、食品安全、審美標準),重新評估自己“寶貝”的價值及吸引力,進而開展有針對性、有水準的本地建設或改造。
過去我們說:“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今天則需要從鳳凰的角度考慮種什么樹、如何種樹。只有轉向“種對梧桐樹”,才能引來鳳凰并最終讓它“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