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是人類發展的戰略資源寶庫、科學發展的重要領域、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主戰場,關系到國家命運和大國地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和實施國家海洋戰略,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建設海洋強國。
面臨新戰略機遇期,該如何瞄準深海前沿領域,推動海洋技術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采訪了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葉聰、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震。
我國礦產資源安全形勢嚴峻
“我國關鍵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高,資源安全形勢嚴峻。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引導我國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高地和提高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關鍵金屬的自給力不足,使礦產資源安全形勢更為嚴峻。”葉聰說。
在葉聰看來,隨著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國家對深??臻g安全、資源安全和環境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長,深海礦產開發裝備技術研究顯得尤為緊迫。
“10多年來,我國在實施國家海洋戰略上,重點開展了深海裝備與技術領域關鍵技術攻關,開展了一系列高難度的海試,并在應用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焙鸾榻B,但也應該看到,國際上深海裝備的發展趨勢,已從功能需求上實現“從水面到水下、短時到長期、小功率到大功率、小負荷到大負荷、點域到大區域”等5個維度拓展,在裝備與作業技術上實現“從小型裝備向大型裝備、水面操控無人裝備作業向深海有人裝備與智能無人裝備融合作業、單體單系統作業向集群智能協同作業”的3大跨越。
葉聰介紹,國際海底深海礦產勘探向商業化開發階段過渡的趨勢明顯。國際海底管理局預計將于2023年下半年發布《開采規章》并開放礦區開采許可申請。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已掌握了深海礦產開發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的制造能力,如加拿大TMC公司已于2022年10月在4300米深海千噸級開展采礦原位試驗,并計劃2025年實現千萬噸級/年的全面商業開采,但我國尚無面向商采的系統計劃。
對于我國建設海洋強國來說,這些新挑戰賦予了科技工作者更高的要求和時代使命。
諸多深海裝備技術亟待突破
“目前,我國在水下感知、物聯網、大水深立管等方面缺乏成熟和安全的技術儲備,距離形成商業開采能力仍有較大差距。這里面有諸多因素?!比~聰說,我國正面臨著因技術儲備不足而喪失相應礦區資源優先開發權益的風險。
葉聰認為,在當前國際上深海礦產開發布局提速快進的形勢下,我國應把握住爭取全球視野下深海先發優勢的歷史機遇,聚焦安全保障、科學研究與資源開發三大戰略方向的現實需求,構建世界領先的深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技術與裝備體系,保障我國戰略資源的自給能力,引領我國深海技術變革、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
胡震提出,在我國發展面臨新戰略機遇期的現階段,我國應加快啟動實施深海空間站項目,占領深海通用裝備與共性技術制高點;設立在深海裝備技術領域的國家級平臺,牽引和推動深海領域的技術體系化發展,統籌深海領域的基礎研究,提升基礎研究水平,推動海洋技術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
葉聰建議,要完善深海技術發展管理體制,加強統籌深海采礦裝備技術發展的頂層設計;強化深海裝備技術自主創新,重點突破薄弱核心系統設備研制;系統推進深海礦產開發活動,加快形成規?;_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