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督戰未摘帽貧困縣
小時候讀《三國》,常曉明印象最深的就是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
這位80后沒有想到,自打成為科技特派員,他借來了更大的“東風”——科技,不但把五谷雜糧變成了城里人喜愛的綠色食品,還帶動更多老鄉穩定脫貧。
常曉明的家在寧夏固原市西吉縣。
曾經以“苦甲天下”聞名的西海固地區,其中的“西”,指的就是這里。溝壑縱橫,干旱少雨,生態脆弱,它是寧夏最后一個未摘帽貧困縣,集中了最難的扶貧問題。
全縣238個貧困村,占全區貧困村總數的1/5。為了堅決打贏這場硬仗,西吉人不靠天地靠科技,以創新為引領,以項目為抓手,在六盤山西麓蹚出一條新路。
新時代的農民,再不能沿著老路走
“人家用的都是高科技,去年還把種子、化肥和地膜的錢掏上,我們種,他高價收,產品賣得也好。一對比,我們以前胡種著呢。”
在吉強鎮蘆子溝村,41歲的小雜糧種植戶王寶強說著說著就笑起來。
水是農業最寶貴的資源,西吉的農業卻因此卡了脖子。大力發展旱作農業,便是當地破解“靠天吃飯”困局的良策之一。
王寶強口中的“高科技”,就在寧夏興鮮雜糧種植加工基地。這是寧夏科技廳安排部署、寧夏農科院固原分院技術指導、委托常曉明實施的小雜糧高效種植技術示范與推廣園區。
犁耙過處,一片泥香。
常曉明至今還記得小時候跟著大人勞作的場景。然而近些年,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年輕人更愿到大山以外的世界打拼,村里越來越多的土地因此荒蕪。
每每看到這一幕,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地沒人種,我種!
2015年,常曉明從摸爬滾打十年的建筑裝飾工程領域毅然抽身,返鄉創業。他一邊流轉撂荒的土地大面積種雜糧,一邊著手創辦種植加工基地。
新時代的農民,再不能沿著老路走。
打綠色牌、走加工路、創名優品,常曉明給自己定了方向,他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讓小雜糧產業提檔升級。
很快,西吉縣首家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小雜糧企業初具規模。
2000多畝的土地上,以糜子、胡麻、燕麥、蕎麥、谷子為主的雜糧搖曳生姿。3000多平方米的加工車間里,4套生產線安裝調試成功,年生產能力可達2000噸。
“這塊‘硬骨頭’必須借助科技來啃”
種植加工基地曬糧場,工人們正在篩選亞麻籽,場面火熱。常曉明忍不住感慨:“尤其成為科技特派員后,我覺得自己可干的事更多了?!?/span>
2018年5月,寧夏科技廳印發《自治區科技助力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方案》,鼓勵科技人才發揮優勢,通過“扶志”和“扶智”相結合,帶動貧困戶有效脫貧。
支持力度不斷加碼。
全區170個深度貧困村中,西吉縣占了58個,村村都有科技特派員的身影,他們和科技扶貧指導員、“三區”人才一道,結合各類項目組團式開展扶貧工作??h財政也加大了對產業發展項目的支持和科技創新投入力度,確保財政 R&D 經費投入年均增長30%以上。
有了區市縣三級科技部門的支持,常曉明的種植基地引進小雜糧優質抗旱高產新品種,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組織技術指導培訓,創建起“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綜合配套模式。
在西吉,借科技“東風”的人不止科特派,產業不止小雜糧。
科技扶貧指導員王學銘等人組成玉米產業扶貧團隊,在11個深度貧困村推進新品種高效種植項目;“科技支寧”東西部合作項目,突破了資源制約型貧困地區肉牛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根據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實施方案,全縣培育種植特色艾草產業;創建馬鈴薯產業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區,并籌建寧夏馬鈴薯產業研究院……
“目前,脫貧攻堅工作面對的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這塊‘硬骨頭’必須借助科技來啃?!蔽骷h科技局局長張勇強調,“效果非常明顯。”
常曉明透露,今年基地引進新品種90個,“專家說新品種畝均能增產20%左右,新技術畝均增產在60%以上”。
打贏脫貧攻堅戰,他們將亮“三板斧”
要脫貧,必須打好科技牌。
創業式扶貧模式更值得推廣。
常曉明為農戶免費提供“三包”服務,即免費提供新品種、新技術,并高于市場價收購原糧。目的就是為了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小雜糧,擴大產業規模的同時助農增收。
去年,他輻射帶動貧困戶262戶種植5000畝雜糧,面向全縣貧困戶收購原糧230噸,同時吸收35名貧困戶入廠成為產業工人,人均年收入達3萬元以上。
產業做強、市場做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寧夏3400余名科技特派員隊伍中,近35%的“常曉明”成為貧困村的致富領路人。他們在科特派專項的支持下,服務區內農民收入高出周圍其他農民15%以上,受惠者達30萬戶、近百萬人。
王寶強指著距離雜糧種植加工基地不遠處的一排房子,眼睛亮了。
“你看,我家就在那邊!公司產品銷路好,我們的收入也就高了?,F在我一個月能掙4500元,家里老人娃娃還能照顧上,感覺生活幸福得很?!彼俸傩χ?/span>
“事實證明,送科技就是送富裕。”吉強鎮鎮長李維星深有感觸,“老百姓獲得了真金白銀的收益,而且打心底信賴科技,這更是一筆無形的財富。”
下一步,西吉科技人將聚焦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繼續創新發展模式。
加快綠色發展產業融合提升行動;發展高效生態農業、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推進“互聯網+農業”跨界融合,加快脫貧致富進程。
張勇說,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他們即將亮出這“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