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下的產業轉型,遵循著由淺入深的規律。即首先對設備進行數字化;然后,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數字化乃至整個企業的數字化;再往外擴展,整個產業鏈的數字化;最終,形成整個社會的數字化生態。
如今,數字經濟已滲透到當下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批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吨袊鴶底纸洕l展白皮書(2021)》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保持著9.7%的高位增長,是同期GDP名義增速的3.2倍多,成為我國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之一。
數字技術加持,鏡子變“醫生”,這并不是夢想。
在鏡子面前一照,人體健康狀況的部分信息就被檢測出來。通過更多指令,鏡子還能與人溝通如何更好地管理健康。在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上曾出現的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技術人員解釋,“借助數字技術,結合中醫診斷大數據和現代醫學檢測方法,鏡子被賦予了‘望聞問切’功能”。
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今年開始探索推行重點產業“數字化”賦能、“鏈長制”推進,助力工業經濟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今年1至4月,啟動實施智能化技改項目10個、數字車間2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產值32.3億元,同比增長28.6%。
“擁抱數字化,不能好高騖遠,必須務實;數字化轉型,是數字技術支撐下從研發、生產到消費的全鏈條轉型,僅談技術遠遠不夠,核心是企業轉型升級和能力的提升,包括客戶體驗、組織應變、產品創新、生態協同、智慧運營五大新型能力?!?月1日,科技部先進制造技術領域專家、財政部管理會計咨詢專家、浪潮集團執行總裁王興山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上云,不僅僅是時髦的“網紅”
疫情防控催生了很多新業態,“上云”無疑是其中最火的詞。
剛剛閉幕的2021世界5G大會吸引了20個國家的1500余位專家學者、企業家以線上、線下方式參會。而線上參與,即“云參會”一度是全球各大會議的主流動作。
“疫情加速了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上云’成了各地、各行業的常態,云開會、云簽約、云面試等等層出不窮?!蓖跖d山表示,上云是企業擁抱數字化的基礎動作。
上云,不僅是“網紅”詞匯,更是國家戰略。去年4月份,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啟動“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是重頭戲。
隨后,17部門聯合發起“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為什么轉?怎么去轉,向何處轉?這三大問題都有了指導性答案……
在新政刺激下,一系列新場景在各行各業中不斷涌現。
山東是能源大省,但其利用方式是燃燒發電和工業供熱,總體效率低,高污染,安全隱患大。如何為其賦能?現代化的“5G+智慧礦山”項目,就是通過5G有效整合礦山場景下的各種網路,實現5G一張網覆蓋,利用“5G+云+邊緣”綜合一站式解決方案,從而最終實現礦山無人化作業。
作為數字經濟領域的資深專家,王興山見到過不少類似案例。
他向科技日報記者表示,數字經濟下的產業轉型,遵循著由淺入深的規律。即首先對設備進行數字化;然后,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數字化乃至整個企業的數字化;再往外擴展,整個產業鏈的數字化;最終,形成整個社會的數字化生態。
不同企業在不同階段,數字化路徑各具特色,但“條條大道通羅馬”,目的瞄準打造其應對不確定性,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的能力。王興山向記者解釋:傳統企業將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引入研發、生產、運營、銷售、服務全產業鏈,并形成新業態、新模式,但每個企業路徑并不一致。有的企業從研發著手,有的從財務著手,有的從車間、工廠著手……
他強調,“適合的便是最好的”。
數字轉型切忌好高騖遠,必須追求價值
發展數字經濟應該注意什么?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研究員曾在《發展數字經濟值得深思的幾個問題》中提出:我們要滿腔熱情地擁抱驅動數字經濟的新技術,但不要只做表面文章,應扎扎實實地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融入實體經濟,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王興山向記者強調,數字轉型,不能好高騖遠,要做有價值的轉型,做務實的轉型。何解?
“不少企業認為,數字化轉型只需投入技術便可實現,而且技術越高大上,轉型越成功,事實并非如此?!彼J為,“數字技術只是一個賦能工具,對其投入要以解決現實痛點為出發點;數字轉型,需要全產業鏈的數字化,技術只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span>
李國杰院士也認為,現在追求的數字化轉型是生產模式、運行模式、決策模式全方位的轉型。他提到摩拜單車的例子。后者通過采用GPS定位和4G通信技術改造了傳統自行車產業。這是數字化轉型的典型案例。
在山東各地調研時,王興山會向企業家強調一個觀點:擁抱數字化必須考慮投入與產出。他認為,“不掙錢的數字化轉型是不可持續的”。
“機器換人”屬于典型的數字經濟范疇。想象中,它可以扛起臟活、累活、危險工作;做標準化、重復性工作;人類將經驗變為工業機理和算法,輸入機器人,利用其檢查質量、檢查缺陷。但專家認為,“機器換人”熱潮能否持續,取決于機器人成本與勞動力成本。勞動力成本高了,機器人便宜了,這種數字化轉型便可持續了。
當下,數字化的先行者,必將是新技術最優先的受益者。在山東,被世界經濟論壇列入全球首批先進“燈塔工廠”名單的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以模塊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為基礎的全生態互聯體系是其標簽。在這里,“以用戶為中心的大規模定制模式”首次將工業轉型的中心從滿足企業轉向滿足用戶,借助互聯網技術,用戶可以與工廠生產線直接對話,快速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一把手”工程下,數字經濟正駛入快車道
發展數字經濟,這是最好的時代。
國家戰略推動,技術層出不窮,行業企業努力,市場需求旺盛,總結為一句話:當方向既定之后,我們如何抓住重點,鍛造核心能力?
去年8月份,國資委對外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推動國企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手段。值得注意的是,該通知要求“實行數字化轉型‘一把手’負責制”。
國內現有不少于30家央企的董事長、20多家地方國企的董事長都在談數字化轉型。大潮之下,數字經濟加速駛入快車道。
“一把手”抓數字轉型,具體抓哪些重點?以制造業為例。智能制造與數字化制造、工業4.0、工業互聯網有何聯系?中國制造將如何走好智能升級之路?中國工程院曾組織百余位院士專家深入研究,并發表“新一代智能制造”專題報告。
在采訪中,王興山提到了這份報告,“智能制造是一個大系統,有智能生產、智能產品、智能服務”。捋清了上述鏈條,智能制造的重點便凸顯出來。接下來,如何加速?王興山認為,5G和工業互聯網是一對,可對包括智能制造在內的各大產業賦能。今年五月份,工信部發布“5G+工業互聯網”五個重點行業和十個典型應用場景,這其中,5G和工業互聯網擔當重任。
當然,對于尋求高質量發展的山東來說,這一對“法寶”尤其重要。
數字經濟浪潮下,“平臺+生態”的企業是大方向。王興山表示,大企業建平臺,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中小企業通過上大型企業的平臺,能夠找到更多的生意,大家共享,一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