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面對疫情挑戰,福建突出實體經濟主戰場,打出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一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亮點紛呈,傳統產業加速轉型,新舊動能持續轉換,福建穩步向“產業優”邁進。
不少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來自企業界,他們親歷了艱難而又收獲滿滿的這一年,感觸良多。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引發他們的熱議。福建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過程中要如何鍛長板、補短板,如何尋找增量、激活存量,代表委員們各抒己見。
持續優化產業生態
不斷拓寬行業邊界
“疫情下,居家工作、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網絡通信等需求變旺了,我們必須加大研發力度,適應國內國際新需求,以應對市場的變化。”省人大代表、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左允文告訴記者。
2020,逆勢而上!連續8年,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寧德新能源科技進一步鞏固了行業領軍地位。
這只是寧德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的“縮影”。
記者從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寧德代表團了解到,在過去一年,寧德市GDP增幅達6%,成為全省唯一連續四個季度保持正增長的設區市。
來自寧德的省人大代表認為,“高分答卷”背后,是多年來寧德重視發展新興產業,通過引進“金娃娃”項目,培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導產業集群,從而增強了應對風險的能力。
縱觀全省,近年來,通過制定百億龍頭成長計劃、實施新興產業倍增工程、培育千億產業集群等,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高技術產業領域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呈現出成長快、活力強、業態新、后勁足的特點。數據顯示,2020年我省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8.0%。
代表委員們認為,“十四五”期間,福建要緊緊抓住產業鏈這個重點,著力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
與此同時,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企業要如何尋找新增長點也成為與會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大家普遍認為,當前要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不斷向行業邊界探索,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在省政協委員、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黃世霖看來,連續4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企業只是起點,在“電動福建”戰略下,動力電池市場依舊大有可為。
“當前,電動汽車在市場化推廣過程中碰到了購置成本高、使用便利性不夠及安全可靠性令人擔憂等瓶頸。要快速實現電動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必須將新的技術與運營模式相結合?!?/span>
黃世霖建議,福建應先行先試,推廣電動車車電分離電池租賃的商業模式,不僅可大幅降低電動車購置成本,打破用戶對動力電池使用年限的擔憂,也能解決未來動力電池回收的問題。他還建議,在全省統一規劃布局新一代的光儲充檢新型專業充電站,提供快充、檢測、維保服務一站式服務,推動“電動福建”進一步發展。
省人大代表、福建晉工機械有限公司技術中心新產品試制主任吳景毅對拓展行業邊界同樣有著緊迫感。
不久前,在上海國際工程機械展上,以新能源為動力的工程機械,智能控制、人機對話這樣的“黑科技”,讓吳景毅深感行業發展的日新月異。
“隨著非道路移動機械國四排放將開始實施,以新能源為動力的工程機械產品也將加快市場的推進速度?!眳蔷耙阏J為這便是機遇——雖然作為傳統工程機械核心配套件的發動機產業一直是福建的短板,但是在新能源動力方面已具有相對優勢。“福建要加緊出臺政策,打造研發制造電動裝載機、挖掘機、叉裝車的產業基地?!?/span>
他認為,在轉型這一過程中,產業鏈配套企業的升級需求容易被忽視,加強協同創新,優化產業生態顯得至關重要?!敖酉聛恚覀冇媱潓<夜ぷ髡镜钠髽I成員由主機廠擴大到產業鏈上下游相關配套企業,加強與產業鏈企業的研發合作?!?/span>
加快推進“兩化”融合
加速彌補人才短板
提升傳統產業,亦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一步。
紡織鞋服、食品輕工等傳統制造業是福建的產業根基,面臨較大轉型升級壓力。“十三五”期間,福建以技改為抓手,推進傳統產業信息化和工業化的“兩化”融合水平不斷提升,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在“新經濟拓展、老產業提升”雙輪驅動下,這幾年,不少深耕實業的泉州民營企業正在從智能化改造中嘗到甜頭,也激發了更為深刻的思考。
據省人大代表、福建恒安集團有限公司信息系統總工程師嚴寅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正常的產業運行方式,卻給智能制造帶來了更為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
“疫情期間人員流動受到限制,部分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較高的企業,能夠快速恢復80%以上的產能,搶奪市場先機,刺激并加快了制造企業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轉型進程和投資力量?!?/span>
據介紹,恒安通過在內坑園區打造智能化標桿生產基地,實現了從智能化車間到倉儲、物流的“閉環”,用工人數大幅下降,產品質量穩定性大幅提高。
如何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嚴寅開出了技術、業務、人才三條“藥方”——
技術方面,鼓勵系統性引進智能制造相關的專業技術公司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業務方面,應加大力度扶持本省“支持聚焦特定行業、實現集成應用”的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人才方面,推進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密切合作,造就一批創新型、實用型智能制造人才。
省政協委員、嘉泰數控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蘇亞帥認為,福建應以“數字福建”為依托,利用工業互聯網促進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我省已有超過4萬家企業實現‘上云上平臺’,絕大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仍停留在初級階段,數字化提升面臨較高壁壘,資金投入大、平臺和數據難以互聯互通都是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蘇亞帥表示,我省應進一步整合“數字福建”所涵蓋的所有資源,將其融入全省制造業改造升級戰略規劃體系,鼓勵省內企業共享開放不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數據,從而降低改造成本。
不少傳統產業負責人坦言,在轉型升級過程中,一才難尋的短板日益凸顯。
省人大代表、中紡協檢驗(泉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項目研發總監張麗認為,要充分發揮高水平科研平臺在產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中的作用。
“要打破部門、地區和單位的界限,充分調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業技術服務機構、行業協會、中介機構以及企業等各方面的積極性,整合集約資源,聯動共享。同時,通過整合社會各類優質服務資源,配套平臺扶持政策,形成功能完善、協作配套的服務鏈,讓平臺獲得更多的協作配套和資源對接渠道,達到多方共贏、良性互動的目的?!睆堺愓f。
針對數字和信息化人才不足,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龍巖市工商聯主席鄭玉琳建議:一方面,要加速海外人才回流。依托留學生會、同鄉會等多種渠道,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支持企業柔性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拓展獵才渠道,加快各地人才發展集團建設力度,大力開辟數字經濟人才專項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