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基礎是富裕,關鍵是共享,重點是縮小差距。推動共同富裕,基礎教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基礎教育發展的進程、成效,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共同富裕的進程、成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基礎教育要優先發展,下好推動共同富裕的“先手棋”,厚植強國富民之基。
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任重而道遠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培養靠教育。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地位。基礎教育通過提升人的全面發展能力,在推動共同富裕中既能做大蛋糕,也能切好蛋糕。一方面,有助于迅速將我國的人口規模優勢轉化為人力資本優勢,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縮小收入差距。
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角度看,基礎教育是一種普惠性的人力資本投資,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從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角度看,基礎教育公平又是社會公平的起點,具有普惠性和公益性特征。這兩個方面,就決定了基礎教育要優先發展,并且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基礎教育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基礎教育歷史性地解決了“有學上”問題,正在為解決“上好學”問題而努力探索,并已取得明顯成效。不斷健全的基礎教育政策支撐體系,不斷優化的基礎教育發展生態,不斷提高的信息技術發展水平等,都是推動這一進程的有利因素,并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然而,不能忽視的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辦好人民滿意的基礎教育還面臨不少挑戰和問題。具體而言,校際發展差距還較大,城鄉發展還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教育評價體系還有待完善,基礎教育育人水平還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和個人全面發展的需要等。這些問題既有長期的也有短期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限制了教育現代化對國家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的支撐作用,要予以高度重視,下大力氣推動解決。
筑牢推動共同富裕的基礎教育基石
現在,我國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亟須筑牢基礎教育的基石,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提供發展機會,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重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持續推進教育公平。公平是基礎教育發展的兩大主題之一。教育公平主要體現在教育機會和資源配置規則上。建議加大經費保障力度,推動學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向普及、均衡方向發展,并擇機適時納入義務教育免費范圍,保障好隨遷子女平等接受基礎教育。加強前瞻性研究,基于常住人口的數量、特征和分布,形成對師資、學位和學校等的全方位科學預判,提早謀劃各類學校建設,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同時,還要及時將基礎教育發展內容納入到共同富裕的目標體系、工作體系、政策體系和評價體系,實現基礎教育和共同富裕的有機協調。
二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是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優秀的教師方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激勵優者從教、保障教者從優是兩個主要途徑。激勵優者從教,重點要把好“入口關”,創新招聘方式、優化教師結構,將有師德師范和學科專業造詣的畢業生及時納入到教師隊伍,實現給每個學校配備優秀的管理團隊及教師的目標。保障教者從優,一方面要抓住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落實各類教師福利待遇,穩定教師隊伍;另一方面,還需要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全面提升教師素質能力,激發辦學活力。
三是完善教育評價機制。教育評價機制發揮著指揮棒作用,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辦學效果。完善基礎教育評價機制的目的是,堅決糾正唯分數、唯升學的導向,避免以分數貼標簽、以成績論英雄的做法,緩解基礎教育焦慮。要聚焦基礎教育各學段特點,不斷優化評價體系、改進評價方式,“五育并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通過深化國家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的試點,完善教育考核機制和招生錄用制度,及時推廣行之有效的經驗。同時,還要健全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優化就業環境,提升家庭的教育能力等。
四是發揮信息化引領作用。數字經濟時代下,基礎教育的信息化應用大有作為,能夠極大地增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以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特別要突出源頭、標準和應用三個關鍵環節。抓源頭,就是要多方匯集優質教育資源,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進一步縮小數字鴻溝,讓更多的學生接受優質教學內容。強標準,就是要加大信息化學校和教室升級力度,在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教室教學設備等配置方面盡力實現高標準,滿足開展教育活動的硬件需要。廣應用,就是要強化教師和學生的數字化素養,在課堂教學、教育評價、課后服務和教學管理等教育全過程豐富信息化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