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鍛造大國利器的“超強大腦”

——記國防科技大學自動目標識別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科技

信息來源:科技日報更新時間:2020-08-07

  “一周時間!一周時間將探測距離再提高20%!這‘硬骨頭’只有交給你們,也只能交給你們!”近日,中國某研究院武器裝備副總設計師風塵仆仆趕到國防科技大學,他負責的某型武器裝備定型在即,8月份將做外場試驗。他來,是為了讓該校自動目標識別(ATR)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為該型武器裝備作戰性能的提升給予技術支持。

  在我國精確制導自動目標識別技術領域,這個科研團隊可說是大名鼎鼎。為導彈裝上“超強大腦”以實現精確打擊,是該團隊奮斗終生追求的誓言。

  那么,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研究團隊?他們究竟作了哪些貢獻?近日,這個科研群體向科技日報記者揭開了神秘面紗。

  破解迷霧,讓制導武器“學會思考”

  6年前的7月,國內媒體報道了中國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某型裝備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標。一時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這一句話新聞上。有軍事專家評價說,中國現在所進行的這次試驗,其戰略意義不亞于“兩彈一星”工程。

  鮮為人知的是,早在多年前,我國就已經成功進行了類似裝備技術試驗,而確保神劍順利出鞘飛天、精準命中目標的,正是該團隊為其量身打造的“超強大腦”。

  “自動目標識別技術就是給精確制導武器裝上的‘超強大腦’。”該實驗室主任李曉解釋道,“有了‘大腦’之后的導彈會‘思考’,在打擊敵方運動目標的時候就如同獵豹追蹤獵物,反應迅速、打擊精確?!?/span>

  越是耀眼的光環背后,越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

  打什么仗、在哪兒打仗、跟誰打仗?勝戰三問,是始終籠罩在各級指揮員心中的“戰場迷霧”。而在電磁領域,復雜電磁干擾環境形成了現代戰場的電磁“迷霧”,令精確制導武器失去了準頭。早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采用箔條干擾“冥河”艦艦導彈,使得埃及、敘利亞發射的幾十枚導彈無一枚命中目標。

  如何破解戰場“迷霧”,讓制導武器“學會思考”——實現自動目標識別,美國、以色列等國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經相繼開展研究。但彼時的中國,在相關科研領域卻還有待開始。

  1992年,為加快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的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國防科工委決定啟動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建設。搭乘發展“快車”,國內首個自動目標識別重點實驗室落在了國防科技大學。

  “武器裝備這么落后,還做什么自動目標識別,這不是天方夜譚嘛!”“寫寫論文還可以,怎么可能做得出來!”……盡管當時團隊在該領域內處于領先地位,但它卻是一個孤獨的“領跑者”,無數質疑的目光讓它身后“跟跑”乏人。

  率先展開自動目標識別研究

  “就是要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不敢做的?!崩顣曰貞洠瑘F隊學術帶頭人羅新臨危受命,在資源匱乏,沒有科研項目的困境中,硬是帶著團隊成員深入基層部隊和工業部門,闖出了一條屬于團隊的科研道路。

  使命催征、重任在肩,沒有國內外技術資料可以借鑒,那就讓自主研發中的圖表、參數、符號成為“摯友”;武器裝備平臺落后,缺乏外場試驗條件,那就用仿真技術開展攻關研究……28年來,團隊成員“走南闖北”,幾乎跑遍了所有的精確打擊武器裝備試驗場,填補了我軍精確制導領域中的一個個空白,使得自動目標識別在信息化戰場中得到重視。

  為進一步提升精確制導武器的自動目標識別能力,他們將毫米波自動目標識別方向和紅外自動目標識別方向融合,組建了新研究室,開展了新型智能目標識別技術研究,支撐精確制導武器探測識別能力提升。

  想要給武器裝備裝上“大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團隊成員鄒佳清楚地記得,2007年,我國第一代某重大武器型號進入收尾期,大型設備陸續進行調試運轉,他與團隊其他成員堅守崗位日夜鏖戰。

  “當時,距離導彈發射外場試驗不到一個月,我們的系統卻出現了環境適應性問題?!蹦菚r,為了盡快啃下這塊“硬骨頭”,團隊成員連著一個多星期都鉚在陣地上。

  最終,大國長劍裝載著凝聚團隊智慧的“超強大腦”按時發射,打擊精準,試驗圓滿成功!

  記者了解到,他們的努力引起了全軍乃至全國對于自動目標識別的研究熱潮,我國相關研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個團隊也多次將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二等獎和部委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各獎項收入囊中。


相關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