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短道速滑項目收官,本屆北京冬奧會中國短道速滑隊共收獲2金1銀1銅。賽末盤點,我們將目光聚焦到速滑運動員的重要裝備——頭盔上。
武大靖佩戴的頭盔名為“華夏戰神孫大圣”、曲春雨佩戴的頭盔名為“矯若游龍”……冬奧賽場上他們的頭盔極具中國風,不但威風凜凜,而且科技滿滿。
對于短道速滑而言,頭盔作為保護運動員人身安全的必要裝備,對運動員的風阻起到重要影響。往年,中國短道速滑頭盔完全依賴進口,常見的如2010款短尾頭盔和2013款無尾頭盔,都未能針對中國運動員的速度特點進行優化。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有實力的運動員平均速度和完賽成績在穩步提升,承擔“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冬季項目運動減阻關鍵技術及平臺研究”研發任務的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汪家道團隊,受命研制針對我國運動員典型速度的減阻優化頭盔。
汪家道團隊將國家隊備選的2010款和2013款頭盔進行了3D掃描建模,然后通過計算流體力學仿真分析了氣動阻力及流場特征?;谖⒔Y構壓差減阻機理,團隊設計了短道頭盔的氣動減阻優化方案,并通過柔性結構制備技術實現了頭盔表面處理,最終使用3D打印人體模型在二七訓練基地綜合風洞完成了風阻測評,最終定型的減阻頭盔相對國家短道速滑隊在平昌冬奧會使用的頭盔,最大減阻率達到8%。
在開賽前,減阻頭盔被確定為短道速滑國家隊出征裝備,汪家道團隊全體動員,24小時趕工,只用了5天時間就高質量完成了30只減阻頭盔的制備工作,并派專人護送至蘇州噴繪,最終交付國家隊,圓滿完成了科技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