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現代工程和技術科學是科學原理和產業發展、工程研制之間不可缺少的橋梁,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可以得出一條清晰邏輯: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既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發展和工程實踐的賦能作用,也要高度重視重大工程對科學技術的牽引作用,大力推動實施多學科融合的國家戰略工程。
一、科學、技術與工程的關系,蘊含著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內在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部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歷史性變革,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包含著科學、技術與工程的關系,更點出了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干什么”“誰來干”“怎么干”的答案。
科學、技術和工程是三個獨立的維度。從作用機制來看,“科學”是創造和發現正確反映客觀世界現象、物質內部結構和運動規律的系統理論知識的集合,其成果是科學理論;“技術”是在科學理論指導下誕生的指導生產、服務生產的實際技能,其成果是發明和訣竅;“工程”是“科學+技術”的集成體,是人類有組織地綜合運用多門科學理論知識和技術進行的大規模改造世界的活動,其成果是人工建造物(產品或設施等)。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列寧也強調,“要建設共產主義,就必須掌握技術,掌握科學”。科學技術有助于人類更好地認知客觀規律、提升勞動生產力水平、創造更多物質財富,但在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之間還有一座橋梁,那就是工程,尤其是國家戰略工程。
比如我國的“兩彈一星”工程。1956年,中央制定了科學技術發展的第一個遠景規劃,同時部署了兩個重大項目:原子彈和導彈?!皟蓮椧恍恰钡难兄?,匯集了我國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和科研人員、工程技術與管理人員,他們提出了“理論聯系實驗”“技術民主”和“冷試驗”的科研理論和方法,廣泛運用系統工程、并行工程等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設計、實驗、工程部門之間緊密配合、創新攻關……這一切都為這項偉大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一生動史實表明:工程直接聯系著科學基礎和技術應用,是“自然—科學—技術—工程—產品—自然”鏈條上的關鍵節點,是一段時期內科學和技術的重大實踐成果,也是開啟新一階段循環上升的動力來源。
當前,我國的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廣泛應用到基礎設施建設、國防軍事、深空探索、民生經濟等各個領域。隨著科研門類的細分和應用領域的擴展,正確認識理解科學、技術和工程的內涵與外延,以及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有助于更好地謀劃和開展科研事業,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強國戰略目標。
二、科學技術與重大工程相互驅動,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支撐
縱觀世界科技發展史,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近代的工業革命,以至現代航海、航天、基建等領域的高速發展,都是科學、技術與工程相互驅動發展的結果。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人類文明進步具有革命性的推動作用。比如,牛頓經典力學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帶動了社會體系的全面革新;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等科學規律的發現,推動了新發明層出不窮,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以核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時,我們也要高度重視創新的另一端——重大工程對科學技術發揮了重要牽引作用。工程實踐中發現的新問題、提出的新需求,為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指引了方向。
現代工程是將科學、技術轉變為現實的重要推動力量,是集聚市場需求、復雜技術、高端人才的綜合平臺。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重大工程在帶動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上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的廣泛使用是其成熟的標志。這一時期,技術源于現實、源于工程,并通過工程深度落地,不斷刷新,不斷深化,是工程牽引科技創新發揮作用的歷史例證。比如,我國舉世矚目的C919大飛機工程,國產化率達到了60%,帶動了航空動力、電子信息、自動控制、新材料制造等多個關鍵技術領域的發展;我國高精度原子鐘技術的突破,也是現代工程北斗衛星項目帶動的結果。
大國博弈,工程為要。這里的工程,包含了交叉學科,涉及了多種技術,周期長、環節多、領域廣,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而越來越多戰略科學家站出來,組織各方力量,調配各方資源,發揮新型舉國體制作用,讓有限的投入發揮最大效用,對我國堅持創新驅動、建設科技強國意義重大。
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現代工程,大力發展現代工程技術,特別是將一些涉及國家前途命運的關鍵工程和技術上升到國家戰略工程的高度,統籌布局,加快發展,實現科學技術與重大工程相互驅動,如此才能行穩致遠。
三、發揮我國獨特優勢,把國家戰略工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國家戰略工程是圍繞國家需求和國家意志,對國民經濟、社會進步、環境保護、國家安全具有重大影響,投資巨大、技術復雜、建設周期長且具有戰略意義的系統性重大現代工程。
實施國家戰略工程,要加強統籌布局。圍繞國家迫切需要和長遠需求,在石油天然氣、基礎原材料、高端芯片、工業軟件等方面規劃工程,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圍繞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的基礎核心領域,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先進制造、生命健康等方面規劃工程,前瞻部署一批戰略性、儲備性技術研發項目,搶占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實施國家戰略工程,要更好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只有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拿出更多硬核產品,才能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切實維護國家戰略安全、保障人民根本利益。
實施國家戰略工程,要加快培育一批戰略科學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有意識地發現和培養更多具有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形成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戰略科學家不同于以研究宇宙演變規律、解釋自然現象為主要任務的基礎科學家,也不同于以發明新產品和新技術為主要任務的技術科學家,他們兼具了基礎科學家、技術科學家的特點,能夠擔綱領銜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強,是卓越的工程科學家。必須完善戰略科學家發現、培養、激勵、使用機制,讓更多“科技帥才”涌現出來。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實施國家戰略工程必將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我國實現彎道超車、換道超車最有力的抓手。我們要借助獨特優勢,充分發揮戰略科學家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勇于創新、頑強拼搏,為建成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