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光纖陣列太陽光學望遠鏡團組近期利用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所獲得的高時空分辨率觀測數據,研究了一個衰退太陽黑子不同區域產生的運動磁結構的精細物理性質,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天文學期刊《天體物理學報》。
黑子是太陽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現象。探究太陽黑子的衰退與運動磁結構特征之間的關系,對理解其活動區的演化起著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發現,運動磁結構是黑子磁場擴散的一種表現。運動磁結構分為三類,Ⅰ型運動磁結構是雙極磁結構,Ⅱ和Ⅲ型運動磁結構是單極性的分別與寄主黑子極性相同和相反。Ⅰ、Ⅲ型運動磁結構的形成,被認為是水平半影磁場與光球表面交叉所致,Ⅱ型運動磁結構與黑子的磁場擴散關系密切。但迄今為止,運動磁結構的形成機制和物理性質仍然未被很好理解。
云南天文臺博士研究生彭洋和導師屈中權研究員、薛志科副研究員等人,近期通過對2022年5月27日活動區13023中兩個緊鄰α型太陽黑子的衰退過程所作的詳細研究,發現由無半影區域產生的運動磁結構,通常具有較強的縱向磁場和小的磁場傾角,而在有半影區域產生的運動磁結構的磁場通常較水平,縱向磁場弱。在無半影區域縱向運動磁結構的磁通量在此區域所有運動磁結構產生磁通量的占比要遠大于有半影區域。
觀測結果表明,具有較垂直磁場的運動磁結構與太陽黑子的解體密切相關。在兩個黑子的衰退過程中,無半影區域產生的運動磁結構直接起源于黑子本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