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中老鐵路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對接項目,其中老撾段北起老中邊境口岸磨丁,南至老撾首都萬象,全長400多公里。中老鐵路全部采用中國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建設,設計時速160公里,為電氣化客貨混運鐵路。工程于2016年12月全面開工,目前,中老鐵路隧道、橋梁和路基工程已完成超過90%,計劃2021年12月建成通車。圖為中老鐵路班納漢湄公河特大橋。
今日視點
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開始在大漠戈壁上“馳命走驛,不絕于時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張,晝夜星馳”。千百年來,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在文明交流互鑒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
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2019年9月12日,也就是聯合國南南合作日,技術轉移南南合作中心在聯合國駐華代表處正式揭牌。就在該中心成立一周年前夕,今年9月11日上午,由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主辦、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協辦的“一帶一路”技術轉移工作會在北京召開。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近年來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長足進步,積累了大批適用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技術解決方案與實踐經驗。
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一級巡視員阮湘平指出,近年來我國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技術轉移合作中取得了長足進步,持續深入開展合作,對深化與沿線國家科技伙伴關系、促進“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轉移新成果:大批技術走出國門
在越南,胡志明市黃忠南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與我國開展太陽能技術合作,引進多種太陽能熱水器生產設備,讓百姓更便捷地洗上了熱水澡;在阿拉伯國家,借助中阿技術轉移中心成熟渠道,迪拜獲贈寧夏大學提供的100萬套風光互補節水灌溉技術,讓更多農民解放了雙手;在非洲發展中國家,中國-加納/贊比亞可再生能源技術轉移合作項目讓清潔能源產業挺起當地發展的“脊梁”……
據了解,技術轉移南南合作中心正是中國-加納/贊比亞可再生能源技術轉移合作項目的重要成果,是落實《科技部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諒解備忘錄》的具體舉措。
據阮湘平介紹,這些例子都是我國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技術轉移合作中取得顯著成果的生動體現。
“總體來看,我國‘一帶一路’技術轉移工作在構建合作網絡和拓展技術轉移渠道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比钕嫫奖硎?,“依托現有‘一帶一路’技術轉移網絡,一大批技術走出國門,許多典型技術轉移項目順利開展,并獲得‘一帶一路’國家與國際社會的一致好評?!?/span>
技術轉移新理念: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處長張賢提到,合作國家希望通過引進我國先進的技術,從而提高本國就業率,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但同時,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技術、設備,更需要的是先進的發展理念。
張賢向大家具體介紹了中國與加納和贊比亞的合作項目。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擁有堅實的經驗和技術知識,而加納和贊比亞城鄉的電氣化差距較大。該項目致力于實施離網可再生能源發電解決方案,在項目中,中國通過幫助贊比亞貧困的農村地區使用可再生能源技術,促進了贊比亞技術的轉移和使用,一方面增強了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開展南南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這對于贊比亞實現2030年之前農村電氣化率達到50%的目標至關重要。
“近幾年,我國對加納和贊比亞除開展項目對接會的同時,還積極開展線上線下培訓研討會,加大了國與國之間的技術交流和互訪。我國也對其開展市場環境培育指導,傳授可再生能源技術發展理念??梢哉f,在此過程中,我們實現了從‘授人以魚’到‘傳之以道’‘授人以漁’的轉變?!睆堎t介紹道。
技術轉移新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隨著一大批技術轉移項目的成功實施,我國“一帶一路”技術轉移工作已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為未來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的全面落實奠定了良好基礎。
談到未來的“一帶一路”技術轉移工作,阮湘平強調,在后疫情時代,國際科技合作面臨內外部新挑戰,一方面,技術轉移工作需要考慮新模式和新方式;另一方面,也應加強國內技術轉移能力建設,拓展信息經驗共享渠道,加強人才儲備并及時總結既往工作經驗。
我國在推動技術轉移工作中,也存在不少發展機遇?!拔覀儑以谕苿庸I化與現代化的進程中,有強烈的發展技術的愿望和需求。”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蔣希蘅說,“我國政府與各國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中不斷加強能力建設,這有效推動了技術轉移工作。同時,我國企業無論是在成本還是技術方面,競爭力都在不斷增強?!?/span>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主任黃晶強調:“希望各技術轉移中心能進一步深入交流,建立協同聯動的有效機制,在科技部的領導下,實現優勢互補、信息共享,形成推動‘一帶一路’技術轉移工作的合力?!?/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