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經濟發展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同處一個時代背景。一方面,我國經濟增長動能轉向新興產業,以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產業為代表的新經濟增長迅速,已經成為我國核心競爭力之一。另一方面,要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國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傳統意義上的低能耗服務業或將成為新的能耗“大戶”,特別是信息通信(ICT)產業的能源消耗量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呈現逐年增長趨勢。因此,兼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與“雙碳”目標實現,ICT產業成為我國亟須實施節能減排的新領域。
ICT產業需兼顧數字賦能與減碳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項系統工程,對ICT產業來說,既要充分發揮數字技術賦能優勢,又要達到本產業自身減碳目標,實現發展范式革命性轉型。
第一,數字化轉型與碳中和目標相互耦合、互相促進。數字技術與傳統重點產業深度融合將促進產業全方位全鏈條升級改造,實現生產效率與能效的雙提升。主要體現在:一是技術進步本身帶來的能效提升,5G技術的單位數據傳輸能耗更低,有助于降低智能手機、物聯網和其他終端設備的電池消耗,深度神經網絡通過學習可以促進數據中心節能,避免大量能源消耗;二是帶動產業鏈結構的優化,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對工業、能源、建筑、交通基礎設施和上下游體系的改造,使各產業垂直領域的連接更加緊密、反應更加智能、整體更加高效,從而大幅減少物耗和能耗。
第二,ICT產業在減碳方面存在巨大潛力和空間。信息技術已為減碳做出貢獻,但ICT產業本身也產生了一定碳排放。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顯示,2020年ICT產業的溫室氣體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3%—3.6%。隨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整,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為數字化進程按下“快進鍵”,數字技術向其他領域的融合擴散將更加迅猛,未來十年ICT產業的能耗與碳排放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研究顯示,ICT產業的能源消耗范疇主要包括數據中心、信息通信網絡、終端設備三個方面。2019年,數據中心能源需求占全球能源需求的近1%。據估算,生產終端設備的碳成本幾乎超過使用這些設備的碳成本,因此延長手機、IPAD等智能終端設備的使用壽命至關重要。根據華為瑞典研究院測算,2020年全球ICT 產業的能耗約2萬億千瓦時,預計到2030年最高將增長61%達到約3.2萬億千瓦時。因此,為了使數字技術對我國各行業的減排效應發揮到最大,ICT產業自身的耗能和碳排放問題需要得到重視。
實現ICT產業低碳化要兩手發力
目前來看,雖然我國在建設綠色數據中心方面已出臺相關政策并具備一定基礎,但在ICT產業碳減排方面還缺乏系統性政策,在數字技術賦能碳減排領域還缺乏研發專項和示范工程支持。
對于企業而言,綠色環保理念尚未充分融入企業生產經營,減排成本越來越高,意味著企業很難主動參與到實現碳中和的行動中來。具體而言:一是大多數機構基本沒有意識到ICT對環境的影響,并不認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缺乏明確的發展戰略和行動。二是大多數ICT企業能耗數據獲取存在困難,無法收集到足夠多的數據來確定其高能耗點。三是大多數ICT企業只有信息技術方面人才,缺乏可再生能源技術、電氣化技術等低碳技術方面的專業人才,缺乏碳減排、碳替代相關知識。
要實現ICT產業低碳化發展,必須堅持兩手發力,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統籌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形成有力的激勵約束機制。
第一,在國家層面,加強頂層設計,探索設立數字技術支撐碳減排的研發專項和示范工程。盡快出臺ICT技術賦能和ICT產業減排的總體規劃,擴大數字基礎設施應用可再生能源規模。在具體任務層面,探索設立數字技術賦能碳減排研發專項和示范工程。數字技術研發專項主要圍繞促進數字技術融合、支撐低碳發展體系建設方向,包括供能模式分析、碳排放核算、能耗預測等模型的建立。整合資源力量,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數字技術賦能碳減排綜合試點示范工程,形成可推廣的“數字賦能碳減排”經驗,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
第二,在企業層面,構建節能降耗綠色網絡,實施ICT產業全鏈條產品碳足跡管理。ICT企業涵蓋數據中心建設與海量數據處理、網絡鋪設、終端設備產品銷售與回收等業務,需發揮產業鏈上下游利益共同體的協同作用。比如,在產業上游的生產制造環節,依托“5G+工業互聯網”、AI等多種技術,實現更高效、更智能的生產節能減排。提高服務器的能源效率,優化冷卻系統節能,推進LEED綠色建筑評級認證,深化物料循環利用。
第三,推動國際合作,鼓勵ICT企業、研發機構等與國際同行積極開展交流合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共識與契機,與歐美等發達國家開展技術合作,借鑒其節能減排相關技術與治理方面經驗,加速我國ICT產業的低碳轉型發展。另一方面,要依托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南南合作框架,帶動ICT賦能技術產品、標準走出去,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提升能效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