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材料》發表了香港大學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科研人員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提出了一種解決信號傳輸中光學損耗問題的新方案——合成復頻波技術,并用該方案成功實現了極化激元波導器件中信號傳輸的損耗補償。
極化激元是一種由入射光與材料表界面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電磁模式,也可以認為是一種光子與物質耦合形成的準粒子,能夠實現納米尺度上光信息的傳輸和處理。極化激元材料在實現超緊湊和高速光學器件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可以顯著提升信息處理能力,為集成光子器件的研發開辟了新路徑。然而,由于光學材料本征損耗的限制,極化激元器件在應用推廣方面存在一定困難。
此次,我國科研人員提出了合成復頻波技術來補償光學損耗?!拔覀兺ㄟ^多頻率組合的復頻波激發來實現虛擬增益,進而抵消光子器件的本征損耗,以解決一些納米光子學應用中的光學損耗問題?!闭撐墓餐ㄓ嵶髡?、香港大學教授張霜說。
經過反復計算與實驗驗證,研究人員成功地恢復了氮化硼和氧化鉬聲子極化激元波導器件的長距離傳輸與干涉性能。這一研究結果表明,合成復頻波技術應用于納米光子器件具有顯著優勢。
合成復頻波技術不僅成功實現了極化激元波導器件信號的無損傳輸,還可以應用于增強極化激元光學傳感的靈敏度,具有精巧而普適的特點。據張霜介紹,未來這項技術將能夠靈活應用于不同的光子系統,為提高多頻段光學性能以及設計高密度集成光子器件等開辟了新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