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十二部門近日印發《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貫通”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計劃》),提出到2026年,我國建成自主可控的標識解析體系,在制造業及經濟社會重點領域初步實現規模應用,對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暢通產業鏈供應鏈、促進大中小企業和一二三產業融通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據悉,這是我國第一份針對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出臺的政策文件,第一份工業互聯網規模發展新階段專項行動計劃,也是第一份多部門聯合推動工業互聯網落地應用的政策。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夯基架梁”工作已基本完成,為拓展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廣度和深度,促進其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廣泛推廣,提升設施、技術、標準、數據、人才等要素支撐能力,十二部門聯合印發《計劃》。
《計劃》從關鍵指標、重點領域、基礎支撐、產業生態四個方面提出了到2026年的發展量化指標:關鍵指標方面,服務企業突破50萬家,應用拓展至60個行業,累計注冊量突破6000億個,日均解析量達3億次以上;重點領域方面,在生產制造、消費品工業、綠色低碳、安全生產等領域初步實現規模應用;基礎支撐方面,二級節點覆蓋行業、地市范圍持續拓展,對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安全生產賦能作用日益顯現;產業生態方面,標識解析關鍵技術、軟硬件產品實現突破,標準體系不斷完善,產業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計劃》提出貫通產業鏈供應鏈、全面賦能消費品“三品”戰略、促進數字醫療整合等7項重點任務,以及完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數據流通水平、強化標識安全保障等5項支撐舉措,包括建設基于標識解析體系的可信工業資產服務平臺,探索建設基于工業互聯網標識的實時工業經濟運行監測體系;開展可信資產認證、安全防護、數據流通等標識解析技術研發,加強標識解析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Web3等技術融合創新,探索基于標識數據構建工業大模型、工業智能應用等產品;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實驗室、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加快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