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鷺島“新”意盎然。
從加速建設的馬鑾灣智慧科技產業園,到緊鑼密鼓推進天馬光電子8.6代新型面板產線項目;從新年發布16條重磅舉措,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到廈門大學“發現鋰硫電池界面電荷存儲聚集反應新機制”入選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廈門以拼搶之勢真抓實干,構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四梁八柱。
于廈門而言,傳統產業迭代、新興產業搶灘、未來產業爭先,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無疑是一場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的產業發展競速賽。
在競逐中奮勇爭先,廈門如何破題,又“新”在何處?
煥新:數字引領先進制造業躍遷
在一個個智慧工廠里,蘊藏著廈門新質生產力的活力密碼。
夜幕降臨,位于火炬(翔安)產業區的友達光電廠區,燈光次第關閉,卻依然生產不停,繁忙不減——超1萬平方米的原料倉庫內,無人搬運車在貨架間靈活穿行;生產車間內,幾十個機械手臂翻轉、揮舞,井然有序接力作業,僅需20秒時間,清洗、點膠等十幾道工序一氣呵成……
“從物料的入庫、搬運、發料到盤點,全程都可實現無人干預,關燈作業,搬運效率提升了30%,人力成本也節省了60%以上?!庇堰_光電倉儲主管程滿珍表示。
“黑燈工廠”,大部分工作由機器人或其他智能設備不分晝夜完成,具有全天運營、高效、精準和靈活度高的特點。
近年來,廈門以“黑燈工廠”為代表的智能制造通過數字技術和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促成生產力的躍遷,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當前技術更新迭代速度快,我們堅持市場驅動和政策推動‘雙管齊下’,數字化轉型以‘智’促‘新’?!睆B門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廈門市高度重視數字化轉型工作,將其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
今年1月,廈門市發布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若干措施》,出臺十條舉措,加快企業數字轉型。去年,廈門入選全國首批30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擬定600家中小企業和30余家服務商參與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廈門共有7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14個優秀場景。
“隨著制造向‘智造’邁進,公司的平均交貨周期由原來的65天縮短到35天,產品的整體制造成本下降了6%;2023年,公司生產運營效率提升了20%,僅自動在線檢測這一個點就為公司每年節省近350萬元的成本。”普為光電總經理盧福星列出一組數據,企業生產提效一目了然。
作為國內最早的LED制造企業之一,普為光電搭乘廈門培育光電產業戰略目標的東風,成為行業佼佼者,產品遠銷日本、德國、美國等市場,其中對日本的出口量占行業第一。如今,發展新質生產力成為企業邁上新臺階的重要抓手?!鞍l展新質生產力,對于企業而言,就是發力數字化、專利化、品牌化?!北R福星說。
制造業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占廈門GDP的比重達到近六成。對廈門而言,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而是立足自身實際和比較優勢,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廈門以新型工業化為引領,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數據顯示,2023年,廈門全市數字經濟規模已超4500億元;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600家,累計超4200家,占全省30%;全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超40%,科技集群、科技強度分別躍升至全球城市第80位和第81位。
向新:戰略性新興產業跑出“獨角獸”
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產業是重點任務。傳統產業煥“新”蝶變,夯實發展動能之基。新興產業以“新”出彩,引領動能之變。
不久前,海辰儲能發布全球首款長時儲能專用電池——MIC 1130Ah,這款電池的循環壽命達1.5萬次,可將儲能直流側系統的成本降低25%。
這家成立僅4年多的儲能領域新貴,去年產值便突破100億元,成為廈門首家“獨角獸”企業,實現了福建省在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零”的突破。
“創新是海辰儲能的核心競爭力。落戶廈門以來,海辰儲能始終深耕儲能電池關鍵技術領域,將儲能產品做到極致,持續確保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輸出?!焙3絻δ苈摵蟿撌既?、總裁王鵬程自豪地說,企業全球專利申請數量超過2800項,產品廣泛應用于海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交付項目數量累計超150個。
新質生產力的“左手”是創新,“右手”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廈門并非天生自帶“新能源”基因,卻能崛起儲能“黑馬”,靠的正是前瞻性的戰略眼光與規劃布局。
“2019年,我們剛落地廈門時,儲能行業還是一個藍海市場,但廈門基于對世界能源結構改變的判斷,非常堅定地支持企業發展?!蓖貔i程說。
新能源產業是推動能源變革、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產業。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廈門將目光瞄向鋰電池,超前謀劃,招大引強。
錨定方位,眾志成城。得益于廈門打造新能源創新之城的雄心和行動,在廈門時代、中創新航、海辰儲能等龍頭企業的引領下,產業鏈上游企業都聚集在方圓5公里之內的土地上,逐漸形成高效協同的產業鏈和供應鏈。
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快速崛起,在廈門這片熱土,一個“綠色經濟”新增長極迅速出圈。統計顯示,2023年1—11月,廈門新能源產業累計工業總產值比2022年同期增長32.2%,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2個百分點,成為對廈門工業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行業。
創新驅動下,新能源產業得以“強鏈聚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則厚積薄發。
全球最大的鎢絲生產基地、全球第三大(中國最大)薄規格鋁箔生產商、全球現有最大的BOPA膜材生產基地……多年來,以廈鎢新能源、廈順鋁箔、長塑實業、當盛新材料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廈門新材料產業鏈集群態勢初步顯現,形成特種金屬及功能材料、光電信息材料、先進高分子及復合材料、新能源材料、先進碳材料五大特色產業集聚發展的產業格局,多項產品技術在世界新材料產業舞臺上綻放光彩。
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同樣從一張白紙起步,歷經20年的培育漸成規模。全市集聚1400多家生物醫藥與健康領域企業,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將力爭突破1500億元。
如今,翻開廈門產業圖譜,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文旅創意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強勁韌性躍然紙上,引領作用益發凸顯,正逐步形成廈門經濟的新增長點、新增長極。據統計,2023年,廈門生物醫藥、新材料和新能源3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2649.1億元,占廈門工業總產值31.3%。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新舊動能轉換關口,廈門精準把握“時”與“勢”,提出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為產業新支柱,有效引導社會資源向前沿技術和新興產業聚集。截至目前,廈門已擁有16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它們掌握“獨門絕技”,貢獻了關鍵技術和產品,成為廈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
謀新:未來產業加速布局搶先機
不論是先進制造業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廈門如今的特色優勢,都得益于前瞻布局的戰略眼光。在科技創新的競逐中,廈門著力謀劃“超前一步”,向“未來”要“空間”。
早在2019年,廈門就前瞻布局,啟動未來產業培育工程。當前,圍繞“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廈門正積極培育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前沿戰略材料、氫能與儲能、基因與生物技術、深海空天開發6個未來產業,為新質生產力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被譽為“21世紀終極能源”的氫能是一種來源豐富、綠色低碳、應用廣泛的二次能源,也是全球能源技術革命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然而,過去由于制氫環境條件要求苛刻,需要稀缺的貴金屬材料,裝備制造成本高昂。
明確產業化目標,聚力科研攻關,嘉庚創新實驗室自主研發的高性能兆瓦級PEM(質子交換膜)制氫裝備新產品去年成功問世,成為制氫技術領域的一大突破。
“PEM電解水制氫行業的國產化、自主化非常關鍵,如果我們的儀器和核心材料不能自主生產,成本就很難下降,就會被‘卡脖子’?!奔胃齽撔聦嶒炇襊EM制氫項目負責人、鷺島氫能(廈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陶華冰介紹。
這一科研成果落地孵化的鷺島氫能(廈門)科技有限公司,主攻PEM電解水制氫領域,讓制氫生產成本快速下降,效率進一步提升。目前,其技術能力和產品關鍵指標已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
“誰能搶占未來產業,就能贏得發展先機?!痹趶B門市科技局局長孔曙光看來,與科技創新緊密結合的未來產業,一頭連著高校等科研院所,一頭對接企業和市場需求,既能鍛造產業優勢,提升國際化競爭力,也能激活民營經濟,積蓄發展后勁。
據統計,嘉庚創新實驗室自2019年成立以來,攻克堿性電解水制氫等20項關鍵技術,轉化專利32項,還自主孵化創辦華商廈庚等15家科技型企業,與區域經濟發展深度融合。
一年前,“廈門科技壹號”衛星成功發射,與此前成功入軌的“廈門·天衛科技壹號”先導星形成有效組網,意味著廈門在航天遙感應用領域商業化、產業化發展邁出堅實一步。如今,衛星“天眼”已廣泛應用于智慧海洋、智慧農業、應急管理等領域,為智慧廈門提供海量遙感數據服務。
“在海洋海事領域,衛星遙感能夠對海洋測繪、海洋赤潮、海洋溢油、船只等進行監測評估。而在農業領域,高光譜衛星能夠更加精細地劃分種植物的種類,實現周期性監測。”廈門天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游琴娓娓道來。
今年4月初,天衛科技還將發射天衛“03星”,形成從“一”到“多”的衛星組網,進一步助力智慧城市建設。以航天技術創新為驅動,目前,天衛科技已籌建衛星工廠,預計年產衛星100顆。
一組組數據振奮人心,一系列創新催人奮進?!靶隆背迸炫?,蓄勢破題,作為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廈門正搶機遇、強優勢、挖潛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奮力打造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塑造創新發展的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