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中醫科學院國家援鄂抗疫中醫醫療隊而言,2020年初告別家人趕赴武漢,是一次為了14億中國人更好團聚的別離。
幾千年時光荏苒,懸壺濟世、普濟蒼生的醫者情懷未改,人類面對的疾病卻在變換。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醫史無前例地整建制接管重癥病區,辨證施治,探索用古老醫學回答時代命題的新思路。
“周雖舊邦,其命唯新”。一把草藥、一根銀針曾護佑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繁衍昌盛,然而新冠肺炎是一道時代的加試題。為了讓中醫療效能夠用數據說話,他們尊古而不泥古,一面治病救人一面科研攻關。從建立問診系統到開發圖像采集APP,前線與后方緊密配合,不僅讓群眾為他們豎起了拇指,更把對中醫的信心種在了群眾心里。
中醫藥是中國古代醫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中醫名家吳又可的《瘟疫論》被用于應對非典型肺炎;《肘后備急方》中的青蒿為治療瘧疾提供了新方法;歷經疫情大考,中醫醫療隊給出的“化濕敗毒顆粒”讓古老中醫煥發出新活力,成為首個完全具有知識產權的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新藥。
創新是深種于中華民族根脈中的基因。科學進步引發的創新,深刻而廣泛地改變著人類生活。大數據時代,中醫醫療隊繼承著神農嘗百草的好奇心和勇氣,不僅走進社區分發中藥,而且建立起社區信息采集系統,及時獲取醫學觀察期人群的診療信息,創立了別開生面的“武昌模式”。
他們是探路者,從未停下開拓創新的腳步。在他們手中,創新就是戰勝病魔、守護生命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