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開幕的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印發了《關于福建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提請代表們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報告指出,2019年,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提質。初步統計,全省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5%、8.3%、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8%;節能減排降碳年度目標可以實現。
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呈現六大亮點
亮點一:著力提升產業素質,供給質量得到改善
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制定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實施意見,高成長企業達406家,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00家。第十七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共對接合同項目7106項,總投資1786億元。實施數字經濟領跑行動,獲批設立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數字經濟規模約1.7萬億元。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產值超千億元集群達18個、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45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22家。組織實施重點技改項目738項,省技改基金擴大至120億元。
現代服務業平穩增長。新增國家A級物流企業54家,總數達377家,居全國第四位?!昂{科創板”推出,118家科創型企業舉行簽約掛牌儀式?!叭S巍⒂腥!逼放拼蝽?,全省接待國內外游客5.36億人次,增長16.5%;旅游總收入8058億元,增長22%。
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劃定800萬畝水稻生產功能區,建成高標準農田130萬畝。十大鄉村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突破1.7萬億元、千億產業增至8個。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98.6%。
亮點二:著力拓展內需市場,需求結構逐步改善
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圍繞萬億有效投資計劃,實施穩投資26條措施,加大基礎設施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制造業投資增長15.7%,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0.3%。健全吸引民間投資重點項目庫,民間投資增長7.6%。
全力推進“五個一批”項目攻堅。全省入庫“五個一批”項目34915個,總投資18.4萬億元,其中本年新增開工項目3083個,總投資8004億元。福州地鐵2號線開通試運營,平潭海峽公鐵大橋正式合龍即將通車。
消費市場持續增長。成功舉辦首屆福建商圈(步行街)博覽會暨消費品采購會,打造“閩貨賣全球、全球買閩貨”商貿對接平臺。建立“電商富農”產銷機制,新創建8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24.3%。
亮點三:著力推進改革開放,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實現開辦企業時間、不動產一般登記和抵押登記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600億元。企業養老保險繳費費率降至16%。全年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97.6萬戶,增長9.4%。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全省依申請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97.55%。推進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企業投資項目前置審批事項從原來的76項減少至40項。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占比超過90%。
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進展。財稅改革持續深化。完善金融風險監測、評估和處置機制,設立總規模150億元的省級紓困基金,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扎實有效。水、電、天然氣等價格改革持續推進,全面完成工商業用電并類,全省一般工商業電價降幅達10.02%。
積極應對經貿摩擦。建立“六穩”情況部門通報會商機制,加快落實穩定和促進外經貿發展政策措施,進出口13050億元,其中出口8160億元、進口4890億元,進口規模躍居全國第7位。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300家,實際使用外資315.4億元。
海絲核心區、福建自貿試驗區等改革試點加快推進。加入絲路海運的國際集裝箱航線達到60條,突破1800個航次。絲路飛翔空中航線近400條。擴大經貿合作,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貿易額增長超過13%。積極推進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深化方案136項重點試驗任務實施率達92%;累計推出410項創新舉措。
閩臺、閩港澳僑交流不斷深化。落實落細惠臺措施,平潭至高雄貨運、客運航線實現首航并常態化運營。向金門地區供水穩定運行,向馬祖近期供水工程啟用,與金馬通電通氣通橋前期工作有序推進。閩港、閩澳新一輪交流合作取得新進展,成功舉辦閩港“一帶一路”高峰研討會,第六屆世界閩商大會順利召開。
亮點四:著力優化區域布局,城鄉發展更趨協調
閩東北、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加快推進。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編制完成閩東北、閩西南協同發展區發展規劃,實施區域協作項目226個。重大協作項目取得突破,福州至長樂機場城際鐵路、廈門地鐵6號線漳州角美延伸段、雙龍鐵路開工建設。
脫貧攻堅取得新成效。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摘帽,剩下的6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達到退出標準。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十大行動,推進50個重點縣(市、區)、100個特色鄉鎮、1000個建制村試點示范建設。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全面到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覆蓋全省。
新型城鎮化建設扎實有序推進。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66.5%、50.3%。特色小鎮創建取得新進展,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創建經驗被國家選為全國典型示范小鎮總結推廣。
亮點五: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持優良
扎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38項重點改革任務全面組織實施,連江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等第三批12項改革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莆田木蘭溪系統治理、南平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22項改革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
大力推動綠色發展。統籌推進省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全面推開全省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8個縣開展生態產品市場化改革試點。建立多元化、市場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落實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完善環境權益交易體系,全省排污權累計成交金額13.13億元。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九市一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8.4%,全省12條主要河流143個水質評價斷面總體水質為優,Ⅰ~Ⅲ類水質比例96.5%;全省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80%。加快推進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有效減少60%以上的污染天數??h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省9個設區市建成區87條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實現鄉鎮生活垃圾轉運系統全覆蓋,建制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態化。
亮點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加
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落實。27件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省級以上補助資金下達140.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26.8%。全面啟動平價商店銷售機制,嚴格落實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累計向547萬余人次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2.8億元。
就業保持穩定。落實創業帶動就業政策,新建10家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城鎮新增就業64.3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5.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74萬人,均完成年度任務。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教育事業發展主要指標穩中有升、位居全國前列,學前三年入園率98.6%,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7.2%,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6.7%,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受過高等教育比重達26.3%。
醫療健康服務更加完善。進一步推廣三明醫改經驗,率先全省跟進國家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全省半數以上縣域組建緊密型醫共體。69個縣(市、區)已建成33個縣域消毒供應中心、37個縣域臨床檢驗中心、45個縣域病理檢查中心、46個縣域醫學影像中心、55個縣域心電診斷中心和34個縣域遠程會診中心。
養老、文旅、體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新增各類養老服務床位1.5萬張。文化公共服務建設邁出新步伐,福州獲得2020年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舉辦權,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在廈門成功舉辦。全域生態旅游和優質旅游加快發展,武夷山市、永泰縣、武平縣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平潭國際旅游島加快建設。
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做好七個方面工作
——切實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依靠市場機制和現代科技創新推動服務業發展,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切實培育內需新增長點。強化“五個一批”機制,深化重大項目攻堅,強化項目資金和要素保障,拓展補短板領域投資,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切實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統籌推進海絲核心區建設,促進進出口平衡發展,優化雙向投資水平,深化閩臺港澳交流合作。
——切實深化改革優化環境。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扎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切實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加快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老區蘇區發展步伐。
——切實推動綠色發展。加快生態文明先導區建設,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和修復,著力推動產業綠色發展,切實提高全民生態自覺。
——切實做好惠民生各項工作。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入落實就業優先政策,進一步提高民生領域公共服務水平,全力做好保供穩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