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融通配资,线下配资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炒股,10大配资公司

讓科研與產業之“手”握得更緊

——從“海創會”看產學研深度融合

信息來源:福建日報更新時間:2024-06-19

食物廢料轉化的新型3D打印材料、“水下助手”雙鏈路水下無人潛航器、多組學泛癌早篩技術……6月18日,2024中國海峽創新發展大會在福州舉行。大會上,各種科技項目成果、新產品爭奇斗艷。

科技成果轉化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環節。如何讓更多實驗室創新成果加快轉化,形成符合市場需求的產業新動能和新質生產力?記者在本屆“海創會”上感受到,科研與產業之“手”握得更緊,產學研融合更密切,科學與產業一體化發展的創新路徑浮現。

亮出高校源頭地位

“企業是承載創新的主體,高校是實現創新的源頭。”本屆“海創會”夯實主賓高校機制,不僅再次邀請同濟大學等往屆主賓高校,還新增復旦大學作為主賓高校,凸顯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基礎性和源頭性作用。

全柔性發光纖維、類腦數字孿生系統……在新質生產力創新成果館的復旦大學展區,該校帶來10多個項目參展,涉及生物醫療、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興領域,展示了其科技創新領域的深厚積累和國際視野。

“產學研合作需要一個廣泛的合作網絡,‘海創會’是個很好的契機。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把我們的優秀論文更好地寫在福建大地上,實現更廣更深的校地合作?!睆偷┐髮W科研院產學研合作處副主任鄧峰表示,以學校彭慧勝院士團隊開發的全柔性發光纖維項目為例,該項目不僅發表了四篇Nature頂刊論文,而且產業化應用前景良好。“團隊研發的發光纖維具有良好的防水和絕緣性能,可以滿足戶外應用和人體穿戴安全需求,希望這項技術能與福建省紡織鞋服等傳統優勢產業的需求相結合,促成高質量產學研合作和落地轉化?!?/span>

深化校企聯合、產學研融合,成為今年“海創會”推動新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大亮點。

在同濟大學展區,超深水海底飛行節點地震儀(OBFN)、同濟飛魚等項目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OBFN最大工作水深3000米、海底工作時長30天。2022年8月在南海北部荔灣凹陷超深水區開展了海試驗證,采集到了高質量海底四分量地震數據。”展區工作人員介紹。

“為加快學校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我們構建概念驗證服務體系?!鄙虾M瑵夹g轉移服務有限公司區域創新部負責人程雨介紹,公司作為同濟大學設立的專業從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全資服務機構,啟動建設概念驗證中心,實現基礎研究概念驗證、應用研發技術轉移到產品研制產業化落地的有效銜接。

近年來,我省出臺多項政策措施,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2023年,首次實施“揭榜掛帥”成果轉化類項目,還組織實施區域發展項目、高校產學合作項目和科技合作項目191項。2023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金額375.46億元,同比增長29.6%。

“科研兵團”創新攻“尖”

記者在“海創會”發現,我省正著力建設一批高水平科研平臺,瞄準重大科技前沿領域,深化源頭創新,激發發展新動能……

在新質生產力創新成果館的院士展區,嘉庚創新實驗室鄭南峰院士團隊帶來4個能源材料領域項目成果,引發來賓關注。

“這個高選擇性催化劑項目專注解決我國氫行業高端催化劑長期依賴進口的痛點問題,實驗室開發的卡脖子新材料超高純單體連續化加氫技術,相對現有技術采用更低貴金屬含量,使用催化劑成本減半、收率提高,且產品品質大幅提高?!痹擁椖控撠熑藙⑹ソ芙榻B,目前項目已完成催化劑規?;慨a,并在央企實現萬噸級工業應用,正與2家世界500強企業洽談技術轉讓或單獨項目投資模式。

“產業、市場需求是導向,企業是應用端,技術要找到結合點,與企業合作共贏。”劉圣杰介紹說,面向國家能源戰略與未來產業發展需求,目前嘉庚創新實驗室在氫能、半導體、未來顯示等領域梯次布局科技產業化研發項目80余項,已孵化出超20家高科技企業。

在產學研創新館的閩港創新成果展區,香港理工大學晉江技術創新研究院展臺上,一只兔子特別可愛,而它是由咖啡渣打印出來的?!拔覀兊男录夹g可以利用咖啡渣、茶葉渣等原料,將其與聚乳酸結合開發成3D打印的材料。”工作人員表示,希望這項技術成果能夠在晉江落地,助力當地食品企業。

智能運動恢復穿戴系統、智能呼吸帶、安全環??咕牧稀舜卧搫撔卵芯吭簬淼囊慌诳萍嘉蠹已矍颉T撛涸洪L余長源表示,晉江的鞋服紡織、食品等產業走在全國前列,也與學??蒲蟹较蚍浅F鹾?,希望能夠通過實實在在的項目,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近年來,我省高標準建設7家省級創新實驗室,引進東方電氣福建創新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發機構和平臺,組建“科研兵團”,增強產業源頭創新能力。同時,加快建設全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臺,促進科技成果線上線下高效對接,全鏈條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

整合資源協同共享

在福建省投資集團展區,由其三家權屬企業帶來的創新項目成果唱主角,成為我省國企提升金融投資質效,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加快我省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的見證。

其中,閩投深海公司是省政府戰略性投資項目的承接公司。近年來,公司與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等科研院所深化戰略合作,開展科學實驗及應用推廣,推動國家級科研項目成果孵化,實現深海養殖產業鏈產學研的融合。

“閩投1號”是閩投深海公司投建的全國首臺半潛式漁旅融合深遠海養殖裝備,可年產優質大黃魚600噸。該公司董事長楊艷介紹,公司與廈門大學開展“適應深遠海養殖的大黃魚抗流新種質創制與應用”項目,研發了高通量標準化的大黃魚游泳能力性狀測評裝置和技術,利用全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選育具有強游泳能力的大黃魚抗流新品系,并以“閩投1號”作為產學研用孵化器進行抗流新品系的試驗性養殖,建立適合深遠海養殖場景的抗流大黃魚養殖技術規范。

“海創會”不僅是打造新技術成果的“發布會”,更致力于加強政產學研之間的互助協作,培育開放的創新生態。在當日舉行的中國海峽創新發展大會上,復旦大學與福建省六一八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簽署了復旦大學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福建)共建協議。同濟大學與福建省發改委簽署了共建同濟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福建基地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表示將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為導向,共同打造具有影響力的人才聚集平臺、前沿研究和轉化平臺,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共同譜寫省校合作發展新篇章。

相關推薦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