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枇杷栽培總面積近13 萬hm2,生產規模占世界枇杷的80% 以上,產量以福建最高,2018年產量達到30.5萬噸。莆田學院枇杷研究團隊依托枇杷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圍繞枇杷的育種、保鮮與加工產業技術等領域開展研究,目前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有:
(1)白肉枇杷新品種KL
從枇杷屬野生種與普通枇杷種間雜種后代中選育獲得兩個枇杷新品系“KL”。“KL”枇杷樹勢中庸,樹姿開張,果實橢圓形,果肉白色,肉質化渣,口感好;果實5月初成熟,極少發生裂果、皺皮和日燒病,果銹少,耐儲運。
(2)黃肉枇杷新品種JL
從枇杷屬野生種與普通枇杷種間雜種后代中選育獲得兩個枇杷新品系“JL”。“JL”枇杷數勢強,較抗葉斑病,果實梨形,果面鮮艷,果肉橙黃色,剝皮性好,風味濃;果實5月上旬成熟,成熟時間較為一致,便于一次性采摘,耐儲運。
(3)復合型枇杷酸奶的生產技術及產業化
本產品選取莆田市盛產的特色水果—枇杷為原材料,能夠保證原料充足新鮮,同時該復合型枇杷酸奶采用自主研發的新技術和新工藝,可達到良好的枇杷護色效果,并且生產得到的復合型枇杷酸奶口感好、營養價值和保健功效高。
(4)枇杷啤酒的釀造及產業化開發
本項目立足于地方特色,以莆田盛產的天然優質枇杷為原料,開發新型枇杷啤酒。釀造的枇杷啤酒具有枇杷特有的色澤,呈橙黃色,酒液澄清透明,無肉眼可見的沉淀及懸浮物,酒體豐滿、協調悅人,香氣濃郁,具有枇杷特有的果香。
(5)基于羧甲基殼聚糖的枇杷保鮮技術
通過綠色合成技術制備了羧甲基殼聚糖涂膜,采用羧甲基殼聚糖涂膜處理可較好地保持冷藏條件下枇杷果實的品質,可延長貯藏時間,減緩木質化進程, 保持果實品質。
(6)枇杷品種的SSR分子標記鑒定技術
從構建的“解放鐘”和“白梨”枇杷的轉錄組SSR標記數據庫中,通過PCR技術,開發了115對具有擴增多態性的SSR分子標記引物,可以組合用于枇杷品種鑒定以及分子輔助育種,培育枇杷新品種。
目前對接與轉化情況:KL和JL枇杷新品種已在多地試種推廣示范;復合型枇杷酸奶產品目前已與莆田常太鎮果農實現對接;枇杷啤酒目前正在與莆田莊邊鎮萍湖村進行了初步對接,探討產品轉化;其他技術暫未對接。
預期市場前景與效益:
福建是枇杷的主要產區之一,是我省極具優勢的特色產業,產值近10億,居全國第二。枇杷與柑橘、蘋果和梨等果樹相比屬小宗水果,人均消費量還很低,且逢鮮果淡季成熟,應該說枇杷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但事實上我省枇杷產業過早地出現了增產不增收和賣果難的狀況,存在枇杷需勞力過多、生產效益提不高、枇杷貯藏保鮮技術滯后、枇杷深加工產品缺乏、綜合利用率低等問題,已出現部分果園荒廢失管和伐樹現象,栽培面積逐漸減少。因此,莆田學院枇杷研究團隊對接枇杷產業問題,圍繞枇杷的育種、保鮮與加工產業技術等領域開展研究,著力解決枇杷產業的系列性問題,以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興旺我省特色枇杷產業。研究成果貼切產業需求,市場前景廣闊。
期望合作方:希望與地方農業管理部門、果樹種植企業、食品加工企業、個體農戶深入合作。
評論
全部評論